全球货币路线图大分化
全球货币路线图正在分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主要央行无一例外开始推行大规模宽松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与稳定金融市场。而当前,由于全球增长不均衡,各大央行做出了不同的政策回应。
美国经济持续向好实现稳健复苏,美联储开始退出量化宽松(QE)。其他发达经济体则仍然继续加码量化宽松。在经济减速与通缩的阴影笼罩下,日本延续宽松政策,欧洲1月22日全面启动大规模QE。
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路线图出现的这些重大分化,表明全球经济正在由危机之前的“同步化”走向“去同步化”新阶段。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以及发达经济体内部、新兴经济体内部复苏步伐不统一,全球货币政策和金融市场更为复杂,“分化”成为全球金融格局最主要的“关键词”。
尽管当前美联储主观上对加息依然很谨慎,但根据全球金融市场的多数机构预测,美联储在2015年9月启动首次加息很可能成为大概率事件。
2014年6月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中细化了美联储加息使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种类与方法,基本确定了以超额准备金率为中心,使用隔夜逆回购利率来构筑略低于超额准备金率的“利率下限”,从而形成有效利率区间的加息机制。联邦基金利率目标调整幅度为25个基点,即首次加息可能上调25或50个基点。
一旦2015年美国启动加息进程,意味着未来几年时间里,全球将不可避免地迎接新的金融大冲击。需要高度警惕的是,美国作为全球中心国家,其货币、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将通过金融与贸易渠道向全球传导,带来震荡。
欧洲央行启动欧版QE,实施更大规模的资产购买计划来扩大资产负债表,宣布从2015年3月起每个月购买600亿欧元债券,持续到2016年9月,总规模预计达1.08万亿欧元,超过市场预期值一倍。
欧洲推出QE希望通过两大渠道刺激经济——汇率贬值和资产价格上升。前者与实体经济相联系,即通常所说的“贸易渠道”;后者为“金融渠道”,QE政策通过压低利率水平,促使资产价格上升。
欧央行宣布QE后,随即引发全球金融市场一系列震荡。欧元对美元迅速贬值了2%以上,至此欧元兑美元2014年以来已经跌去20%左右,创下11年来新低。在欧洲央行祭出QE同时,丹麦央行启动当周内第二次降息,将存款利率从-0.2%降至-0.35%,维持贷款利率0.05%不变。此前,瑞士央行出人意料地取消了瑞郎兑欧元下限政策并下调存款利率。
在经济增长乏力和通缩阴影的笼罩之下,日本央行将延续质化和量化宽松政策(QQE)。
“失去的二十年”形象地表达了日本自1990年以来长期受通缩影响,经济增长近乎停滞的局面。为扭转经济衰退、刺激通胀,日本央行强化了货币宽松的力度,于2013年4月推出大规模QQE,成为投资市场的焦点之一。
在2014年10月底,日本央行量宽继续加码,将每年基础货币扩容规模由前定的60万亿~7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以提振消费税增加后萎靡的国内经济,并将每年国债购买规模增加30万亿日元,延长国债持有时间至7~10年,大幅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投资组合和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购买量。日本央行称QQE将持续直至通胀保持在2%,其规模的意外扩大超出市场预期。许多市场人士预计,因为油价持续下滑,并推低通胀率至1%以下,日本央行达成2%通胀目标面临挑战,日央行还将在2015年某个时间点再度宽松。
在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复杂分化的大背景中,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也在分化。
俄罗斯2014年3月初、7月底和10月底3次加息,将基准利率由5.5%大幅提高至9.5%。
为抵御通胀,延续去年加息节奏,巴西央行2015年多次加息,1月初将利率上调至11.75%。
智利、土耳其、印度和秘鲁等国则纷纷下调利率。
中国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2015年对于新兴经济体而言,货币政策分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对其构成严峻挑战。在美元强势周期确立的大背景下,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波动性势必由此增强,新兴经济体不得不面对“不可能三角悖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流动不可能同时兼顾),需要面对新一轮货币贬值潮和资本外流等系统性风险,恐陷入刺激经济增长和稳定资本流动的两难处境。
由此可见,货币政策分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纠结,更深层次也凸显出全球金融货币治理机制的重大缺失。在全球货币金融周期大分化的背景下,建立新的全球货币治理机制以及更加稳定的全球汇率架构就变得愈发迫切和重要。
同时,面对更加复杂分化的全球货币和金融环境,以及依然比较脆弱的经济复苏,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必须系统应对,多管齐下,在重点领域做好布控,防止资本大进大出,提前做好应对全球金融战、货币战的政策准备。■(作者单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瞭望》2015年第5期)
欢迎关注瞭望微信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瞭望客户端